《相马经》的作者﹖

《相马经》的作者﹖
语文人气:324 ℃时间:2020-05-11 03:53:16
优质解答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从它的文体类似赋,以及文中提到的南山、汉水、江水这些情况来考察,大约是战国晚期楚国人的著作.全书有三篇,(其中第三篇即是第一篇的解释),没有书名与篇目,共计为5200字.主要写的是对马的目、睫、眉、骨等部位的相法,当是出于抄录者的爱好,只抄录了这部书的相骨部分.例如第一篇说:“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勿相其余.”又例如第三篇解释说:“欲得兔之头与其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这说明了作者的相马,不仅注意眼睛,而且还注意到头、肩、耳、盹、膺、鬐、脊等等部位.这部书,将良马分成一般良马,国马(或称“国保”即“国宝”)和天下马(或称“天下保”,即“天下宝”)三等.这与《庄子·天下篇》所说的相马有“四马”和“天下之马”之别,是一致的.第一篇还讲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说明作者所论述的是以伯乐的相马理论为基础的.还说“吾请言其解”,说明作者的意图,是要进一步阐述伯乐的相马法.第二篇在详细叙述马目的相法之后,根据相马法中的一些话,引出了十五个连贯的答问.例如说:“法曰:眼大盈大走、小盈小走,大盈而不走何也?”又例如说:“能为变者良也,能变而不良者何也?”这又说明作者针对原来相马法上的结论,而提出的疑问,以便作进一步的解释.作者在十五个相连贯的答问中,从马的盈满程度、眼的光泽、眼的活动能力、睫毛和眼外肌的功能等等,说明与马是否善走的关系;还把马的驱体和目力能否适应环境变化,归因于“起居”(生活条件)是否相宜和“通利”(消化代谢)是否正常.这部著作中,有许多术语不容易理解,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仅就上述我们已经理解的部分,便可以看出到了战国时代的相马术已相当的细密了.
我来回答
类似推荐
请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点,以保证最佳阅读效果。本页提供作业小助手,一起搜作业以及作业好帮手最新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业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