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的问题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的问题
就是当光程差增大的时候,干涉条纹将会向外"吐",条纹变密
当光程差减小时候,干涉条纹将会向中心"吞",条纹变疏.
请问上述4个变化的原因解释是什么?
物理人气:701 ℃时间:2020-04-04 05:48:31
优质解答
小朋友挺有礼貌.
注意等倾干涉,考虑理想模型:轴上两光源到某个距离的与轴垂直的平面上中心点及轴外点的距离.
1.在两光源非常近的时候(极限情况重合),两光源到轴外点的距离差异与两光源到平面中心点的距离差异近乎相同差值很小,意味着光程差在很大的角度内变化不大.条纹疏
2.当两个光源距离比较远时(比如说考虑成一个光源就在平面上,令一个光源与之有一定距离):两光源到轴外点的距离差异与两光源到平面中心点的距离差异相比较可知差别较大.,意味着光程差在于第一种情况相同的角度区间中变化要大.条纹密.
由上述第2种情况可轻松的看出:两光源到轴外点的距离差比到平面中心点的距离差有减小的趋势.因此可判断:内环为干涉高级次,外环为干涉低级次.
判断吞吐环:光程差增大,意味着环心干涉将由低级次变为高级次.由上面的同心环级次排布可知,原来的低级次环必定外移,意味着中心是吐环.反之吞环.
答了这么多,也没有分
我来回答
类似推荐
请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点,以保证最佳阅读效果。本页提供作业小助手,一起搜作业以及作业好帮手最新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业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